“家主,欒書等人近來在朝中,多次以‘節省國用’為名,試圖削減我趙氏兵馬糧餉?!背虌霊n心忡忡地匯報。
趙朔冷笑,擦拭著手中新鑄的劍:“由他們去說。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。如今外患暫平,內爭便起。欒氏、郤氏,不過是想限制我趙氏罷了?!彼笍梽Γl出清越龍吟,“然,亂世將至,唯有手中利刃,方是安身立命之本。他們爭他們的口舌,我煉我的鐵骨。傳令下去,封地之內,鼓勵冶鐵,改進農具,增產糧食。我們要的,是實實在在的力量!”
他將目光從朝堂的勾心斗角中暫時移開,專注于夯實趙氏的根基。他知道,下一輪的風暴來臨之時,決定話語權的,不是朝堂上的巧言令色,而是戰場上的鐵與血。
臨淄。齊頃公從泗上退兵后,國內不免有些沮喪之氣。未能壓制楚國,反而顯得怯戰,這對齊國的聲望是一次打擊。
田文子的府邸,如今門庭若市。范蠡離去后留下的巨大智慧空缺,讓田文子深感不安。他深知,欲在接下來的亂世中保全并壯大自身家族,必須廣納賢才。
他效仿古人,開設“招賢館”,不拘一格,延攬四方能人異士。無論是精通謀略的策士,還是勇力過人的武士,甚至是擅長工匠、醫卜、乃至經濟算術之人,只要有一技之長,皆可受到禮遇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“文子公,如今齊楚生隙,越國衰頹,晉國虎視,我齊國當如何自處?”有門客詢問。
田文子撫須嘆道:“鴟夷子皮先生曾言,未來之爭,在于綜合國力。強兵固然重要,然富國、利民、通商、精工,皆不可偏廢。我齊國坐享漁鹽之利,乃天賜之本。當今之務,在于內修政理,外結善緣,積蓄力量,靜觀其變?!?/p>
他不再執著于短期內與楚國爭鋒,轉而將精力投向內部治理和人才儲備。齊國的國力根基猶在,暫時的挫折反而促使一部分有識之士開始反思,尋求更為長遠和穩健的強國之道。
遙遠的海外,范蠡率領的船隊,在經過數月艱苦航行后,終于找到了一處巨大的島嶼。這里氣候溫潤,土地肥沃,且有少量土著居住。
范蠡并未以武力征服,而是示之以好,用攜帶的青銅器、絲綢、陶器與土著交換食物、皮毛,并傳授他們更先進的農耕、漁獵和建房技術。他選擇了一處天然的良港,依山傍水,開始營建新的家園。
“先生,我們真要在此終老嗎?”有隨從望著陌生的山海,心生茫然。
范蠡站在高處,俯瞰著這片陌生的土地,目光深邃:“中原之地,已成熔爐。此處雖荒蠻,卻可讓我等遠離紛爭,按照心中理想,建造一方凈土。記住,我等來此,非為掠取,而為共生。將中原之文明,與此地之質樸相結合,或可走出一條新路。”
他親自規劃城邑布局,興修水利,分配田畝,制定簡易的法規。帶來的典籍被妥善保管,工匠們開始利用本地資源進行生產。一個融合了中原文明與海外風情的小型共同體,正在悄然誕生。范蠡的智慧,從攪動天下的權謀,轉向了開創基業的實踐。這點點星火,在海外孤島上頑強地燃燒起來,其未來,猶未可知。
舊的霸業余燼未冷,新的力量已在四處萌發嫩芽。勾踐的蟄伏,楚莊王的雄心,趙朔的礪劍,田文子的攬才,范蠡的拓荒……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為即將到來的、更加波瀾壯闊的時代,準備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