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范蠡暗中派出的細作不斷煽風點火下,齊國少壯派將領的求戰情緒達到了頂點。他們不斷向齊頃公施加壓力,聲稱楚軍主力被牽制在江東,北線葉邑兵力“空虛”,正是雪恥艾陵的良機。
齊頃公本就對去年的戰敗耿耿于懷,加之邊境摩擦不斷,最終被說動。他并未批準大規模進攻,但默許了邊境守將進行一次“有限度的反擊”,以奪回部分被楚軍控制的邊境據點,提振國威。
這一日黎明,數千齊軍精銳,在一位年輕氣盛的將領率領下,突襲了楚軍在艾陵以南的一處重要壁壘“武城”。齊軍準備充分,攻勢兇猛,守備武城的楚軍猝不及防,陷入苦戰。
然而,楚令尹子重并非庸才,他對齊國的動向早有防備。武城遇襲的消息傳來,子重不驚反喜,立刻調動早已部署在側后的機動部隊,迅速馳援,并對突入的齊軍形成了反包圍。
戰斗從清晨持續到午后。齊軍初期得手,但陷入楚軍包圍后,兵力劣勢顯現,加之楚軍裝備精良,戰力強悍,齊軍漸漸不支。最終,在丟下近千具尸體后,齊軍殘部拼死突圍,狼狽撤回邊境線以北。
這場規模不大的戰役,齊軍再次以失敗告終。消息傳回臨淄,朝野震動。主和派再次抬頭,猛烈抨擊少壯派的魯莽行動。齊頃公又驚又怒,嚴懲了擅自出擊的將領,并緊急派出使者前往楚國,試圖緩和關系,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。
雖然這場交鋒規模有限,且以齊國的退讓告終,但它標志著齊楚之間的緩和期正式結束,兩國關系再度緊張起來。楚國的北線壓力因此有所增加,迫使子重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防備齊國,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晉國北線的壓力,但也讓楚莊王更加堅定了先解決東南問題的決心。
小主,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后面更精彩!“安居”島上,范蠡幾乎同時收到了來自新絳和艾陵的戰報。
“郤克終于按捺不住了。”范蠡放下關于晉國朝爭的密報,語氣平靜,“趙朔雖以退為進,然君心已失,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?晉國內亂,已不可避免。”
“先生,晉國內亂,于我有利否?”弟子問道。
“短期看,列國壓力減輕,尤其是對楚國。長遠看,”范蠡目光深邃,“一個混亂的晉國,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,包括我們。它會讓局勢失去平衡,可能導致楚國的過度膨脹,或者引發更不可預測的混亂。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虛弱但存在的晉國,來牽制楚國。”
他拿起關于艾陵戰事的報告,微微頷首:“齊楚交鋒,雖齊敗,但目的已達到。楚國北線不再安穩,子重需要分心,這對江東的越國,是個喘息之機。”
“那我們接下來該如何?”
范蠡走到海圖前,手指點向了北方:“派往草原的商隊,應該快有確切消息了。我們必須加快步伐。”他沉吟片刻,眼中閃過一絲決斷,“準備一艘快船,我要親自去見一個人。”
“先生要離島?去見誰?”弟子驚訝道。
“去見一個能讓草原狼群躁動起來的人。”范蠡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海霧,落在了那片廣袤無垠的北方草原上,“是時候,讓林胡、樓煩的騎兵,去敲一敲晉國和秦國的邊關了。只有讓所有人都感到疼痛,他們才會明白,真正的威脅來自何方,也才會……更需要一個能提供‘解藥’的人。”
狼煙已在一南一北兩處點燃,而范蠡,這位深海中的弈者,終于要離開棋盤邊緣,向著風暴的中心,投下他醞釀已久、足以改變力量對比的關鍵一子。夏天的風,帶著硝煙與塵土的氣息,預示著更為劇烈的動蕩,即將來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