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崇禎皇帝的性格,他可是太清楚不過,當下細細思量一番,還是決定如實回奏,只聽他道:“汪喬年有奏,其在東出潼關前,曾密令米脂縣邊大緩,要他挖掘李逆祖墳,以斷其根基,敗其祖德。
邊大緩確也實心任事,他親率縣中衙差,密訪逆賊祖墳所在,前后共掘一十六處,終使逆賊祖墳無存。”
汪喬年掘了李自成的祖墳地,此事多有記載,大差不差,但是否奉了崇禎皇帝的密旨,卻眾說紛紜,不一而足,沒有明證便不能肯定之。
據(jù)傳說,米脂知縣邊大緩得到三邊總督汪喬年的命令后,便即找到一個叫做艾昭的人,也是雙泉堡附近人氏,叫他密訪李家祖宗的埋葬之地。
可那畢竟是李闖王父祖的墳??!
李繼遷寨子里的所有人,都不肯說出李闖王的祖墳所在,邊大緩和艾昭也找尋了一些李家親屬,卻仍是一無所獲。
無奈之下,只得依著尋訪出來的大概位置為中心,向四周挖掘,不論是否李家祖墳,反正一個不留,寧挖錯也不愿放過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后面精彩內容!最后,一口氣接連挖掘了十六座墳墓,才算是找到李家的一個祖墳,據(jù)當?shù)厝苏f其是李家的一位世祖,將其墳掘開以后,那些已經腐爛不堪的骨頭就胡亂的扔了一地。
后來傳說,這座李家世祖的墳里還有一盞鐵燈,當時的燈光都還沒有熄滅,燈前的一塊木牌子上更是寫著一行字:“此燈不滅,李氏長興。”
米脂縣令邊大緩急忙一口氣將那燈給吹滅了。
又有傳說,言那座李家世祖墳墓中的棺槨蓋被撬開之后,大家竟看到尸體身上遍體都是長長的黃毛。
而在其腦骨后還有一處小洞,足有銅錢那般大,里面盤了一條赤色小蛇,約三四寸長,生有兩角,竟直飛上天空一丈來高,向著日光直吐舌頭,連吐了好幾次,才又落下來死在了地上。
縣令邊大緩將那小蛇尸體尋來,又找人將其蠟干后,連帶著李家世祖的頭顱骨一同送到了西安,三邊總督汪喬年又派人秘密送往北京。
而其他墳中的那些骸骨則都被拋散在四處,有些還被焚燒,有的更被撒上狗血雞血之類穢物,再遠遠丟棄。
當然,這些都只是民間傳言,并非是史料所載,完全都當不得真,人們之所以這般牽強附會,無非是希望籍此為李自成增添一些天助的封建迷信色彩罷了。
文華殿召對完畢,大明兵部尚書陳新甲走出了文華門,心中卻仍在七上八下,忐忑不安。
他深深知道崇禎皇帝對東虜和議之事,十分地焦急,雖然目前似乎大明略占上風,但即使如此,他仍然不能預料這一次的和議之事,中途會否有何變化。
忽然,他的耳邊又仿佛聽見了崇禎皇帝的那一句憂心忡忡的話:“極力促成與東虜和議……開封亦不容有失……”
…………
二月二十三日,山西,祁縣,落日余暉照耀在城頭的門樓上,似乎已沒有往日的寒涼,真正到了大地春回的時候。
祁縣,古稱“昭馀”,位于山西省中部,隸屬太原府管轄。
其東與太谷縣相鄰,西與平遙縣接壤,南與沁州交界,北與清源縣毗連,東南與榆社縣峰巒相依,西北與文水縣隔河相望。
祁縣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土地屬山地與丘陵,不適宜耕種,再加此地自古以來即為“川陜通衢”之地,所以縣內經商之家極多,商號比鄰皆是,經濟十分繁盛。
同為張家口八大家的王大宇王家祖宅便是在祁縣,此外,還有前幾日也在張家口參加密議的渠大家渠式開,其祖宅也在祁縣。
他們渠家雖然不如王大宇那般財大氣粗,但其所經營的長源厚、長源川、長順川等也都是聞名山西的商號。
尤以長源厚的銀號生意,更因造福晉商而聞名遐邇,使得在外奔波的山西商人免去了長途攜帶銀錢的危險。
這一日,在祁縣西城一處五進的深宅大院內,正有父子二人在悄悄私議,室內竟然連一個世養(yǎng)的家奴都沒有,足見其所談論的內容有多隱晦。
“父親,孩兒以為不可與永寧伯為敵!”
講話之人正是山西瑞昌泰的少東家王沐晨,也就是晉商大家王大宇的長公子,也是他內定的下一任家主接班人。
看著玉樹臨風,又十分沉穩(wěn)干練的兒子,王大宇心中也在起伏不定,難以最終決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