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曾經為了英雄們爭得面紅耳赤的孩子們,只是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,你看我,我看你,眼里沒有了往昔故事的光彩,只剩下一種茫然的,卻又蠢蠢欲動的空白。
蘇璃站在廊下,靜靜地看著這一幕。
她沒有去分發新的《守望錄·新編》,那本凝聚了無數人心血的英雄史詩,此刻正靜靜地躺在箱子里,仿佛成了上一個時代的遺物。
幾天后,她發現了一種新的“故事”正在孩子們中間悄然流傳。
起初,只是一個孩子在玩泥巴時隨口說:“我阿爺說,林爺爺當年就是從這么高的坎上摔下去,掉進泥溝里的!”
這話像一顆投入池塘的石子,瞬間激起層層漣和。
另一個孩子立刻反駁:“不對!我阿婆說,林爺爺是追一只七彩的蝴蝶,腳滑了才摔的!”
第三個孩子,手里正捏著一個泥人,頭也不抬地加入:“你們都錯了,我爹說,那天有顆星星掉下來,砸了個大坑,林爺爺是去看星星,才不小心掉進去的!”
故事的版本以一種驚人的速度繁衍、變異。
從“摔進泥溝”這個核心,衍生出了“為救小貓”、“被妖怪推搡”、“夢游時以為自己在飛”等數十個分支。
情節越來越離奇,細節越來越豐富,甚至連蘇璃這個聽著林爺爺故事長大的人,一時間也難辨真假。
村里的老人們聽了,只是笑罵一句“胡說八道”,卻又忍不住側耳去聽最新的版本。
蘇璃心中的憂慮,竟被一種奇異的喜悅所取代。
她明白了,那些被奉為圭臬的英雄故事,太過于完美,太過于遙遠,孩子們只能仰望和背誦,卻無法觸摸。
而“林爺爺摔進泥溝”這個粗糙、甚至有些好笑的故事,卻屬于他們自己。
他們可以肆意地涂抹、修改、爭辯,每一次爭辯,都是一次再創作。
當夜,她回到自己的小屋,在煙熏火燎的灶壁上,用一截木炭用力刻下了一行新規:“故事不怕變,怕不傳。”
三日后,奇跡發生了。
那被炭筆刻出的字跡縫隙里,竟鉆出了一根極細的青色藤蔓,它沒有向上攀爬,而是沿著字痕蜿蜒生長,最終盤成了一句新的、仿佛有生命的話語:“變著變著,就成自己的了。”
蘇璃撫摸著那冰冷墻壁上溫潤如玉的藤蔓,心中一片澄明。
真正的傳承,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復刻,而是允許被“篡改”,允許被遺忘,允許在每個人的口中,長出全新的血肉。
與此同時,那個曾遠游四方的神秘小女孩回來了。
她看到村口那高大的“開口臺”已經許久無人登臨,臺上積了一層薄薄的灰。
可臺下,卻熱鬧非凡。
十幾個孩童正蹲在沙地上,用手指代替筆,劃出一道道不成形狀的痕跡。
一個胖乎乎的男孩正一邊劃拉一邊念念有詞:“我娘……今天煮粥……手抖了,少放了一撮鹽,我爹喝了一口,臉都皺成了一團……”
周圍的孩子們頓時哄笑起來,另一個女孩立刻接上:“我哥更笨!他昨天學我爹劈柴,結果斧頭砍進了木樁里,拔了半天都拔不出來!”
沒有英雄,沒有奇遇,全是些雞毛蒜皮的瑣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