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郁眼睛一亮,讓他詳談。
任寰將自己一路所見所思,結合當下最缺糧、兵員又雜的現狀,詳細闡述了一套軍屯民屯并行、以戰養戰、快速恢復生產的方案。
他的話語沒有絲毫華麗辭藻,卻處處切中要害,極具可行性。
高郁當即拍板,將他的名字記在名冊最前列,并附上批注:此人,有宰輔之才。
與此同時,在蔡州城外的荒野上,一小股約莫數百人的潰兵也陷入了絕境。
他們是秦宗權的殘部,戰敗后四散而逃,如今已經斷糧數日,靠啃食草根樹皮為生。
“大哥,前面就是蔡州城……聽說,李燁在招降納叛。”
一個年輕的士兵虛弱地說道。
為首的隊率是個一臉兇悍的老兵,聞言啐了一口:“投降?我們手上沾過忠義軍的血,去了就是個死!”
“可不投降,咱們就得餓死在這了!我聽說……忠…忠義軍……管飽飯。”
“管飽飯”這三個字,像是有著無窮的魔力。
在經歷了蔡州城內那段吃人的地獄歲月后,一頓飽飯的誘惑,足以壓倒對死亡的恐懼。
最終,這數百名潰兵抱著必死的決心,扔下兵器,走到了蔡州城下。
接待他們的軍官只是冷冷地掃了他們一眼,便道:“跟我來。”
他們被帶到了一個巨大的營地,本以為會是刀斧加身,卻被直接領到了一個大食堂前。
一口口巨大的鐵鍋里,正煮著香噴噴的肉粥。
“一人一碗,吃飽了去那邊登記!”
當幾個月來第一口熱飯下肚,那名兇悍的隊率再也繃不住,將臉埋進飯碗里,肩膀劇烈地聳動起來。
周圍的潰兵們,也個個狼吞虎咽,吃得涕淚橫流。
一頓飽飯,比任何刀劍都更能瓦解他們的意志。
“忠義軍管飽飯”的名聲,就這樣病毒般地傳遍了整個中原。
那些被秦宗權裹挾的殘部、被朱溫霸道統治壓得喘不過氣的散兵游勇、活不下去的流民百姓,甚至一些心懷不滿的中小勢力,都開始向蔡州涌來。
不到半個月,蔡州城外便聚集了數以萬計前來投奔的人。
一時間,這座剛剛經歷過浩劫的城市,竟成了整個中原最熱鬧的人才市場,而老板,姓李。
為應對這股人潮,李燁迅速下令,設立了專門的招撫司,由高郁總負責。
所有來投者,按士、農、兵三類,進行甄別、考核、登記、安置。
整個過程雖然繁忙,卻井井有條,絲毫不亂,其背后強大的組織能力,讓許多前來投奔的士人暗暗心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