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正也沒有鐵打的官。
臨時管著,就是等到朝廷有了理合適的人選,李謙聽從朝廷的安排,把京城守備之職讓出來。長駐京城,就得培養自己的實力和勢力,讓朝廷不敢隨意動他。
從前鄭緘只是敏感的感覺到李謙的野心,這話卻從來不曾挑明。
畢竟有些話說出來就是大逆不道。
李謙不僅從來沒有和鄭緘細說過自己想法,就是李長青、姜憲,都沒有說過。
在他看來,自己的起點太低,有些事與其嚷嚷得人皆盡之,不如沉下心來好好地做他應該做的事,等到了時候,有些事自然而然就會了一個選擇。
因而聽到鄭緘這么問他的時候,他還是沉默片刻,這才低聲地道:“誰會把到了嘴里的肥肉給吐出來!”
這已經是很隱晦的回答了。
而且和鄭緘猜想的差不多了。
他松了口氣,道:“那您還是想辦法把這邊的國子監利用起來吧!好歹是個讀書的地方。以后的殿試,肯定會在金陵舉辦的。”
這就意味著很多士子都要去金陵參加科舉,這對北方的士子就更不利了。
李謙若有所思。
接到公文的金宵卻心急如焚。
他對魏氏道:“李謙若是知道了,怕是要氣得吐血了?!?/p>
金宵很珍惜他和李謙友誼。在他看來,做官什么時候都有機會,可朋友若是失去了,就可能永遠失去了。何況李謙對他有知遇之恩——如果不是李謙,他根本不可能到榆林總兵府來,也不可能庇護金城和金媛。
魏氏知道他是為什么。
外面的人現在都艷羨地看著金家,覺得金家非常的厲害。老子跟著皇帝去了江南,臨走的時候還能把宣府總兵的位置繼續占著,這得是多大的恩寵才能做到這一步。
可魏氏心里卻明白,金海濤沒這個本事。
要不然金家早就飛簧騰達,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。
能幫金海濤的,只有韓家。
但沒有好處,韓家怎么會隨便幫金家?
她暫時放下了手中的針線活,溫聲地道:“爺這是關心則亂!臨潼王在京城呢,他若是不同意,你能這么順利地當上宣府總兵嗎?宣府離京城很近,公公又走得急,要我們接到公函之后立刻北上。我看你也不用這么著急,我們這就啟程去宣府。到了宣府之后,你去趟京城,見見臨潼王,不就什么事都清楚了嗎?”
金宵聞言癱坐在魏氏對在的太師椅上,苦笑道:“我這不是心虛嗎?爹這樣,可就和簡王、韓太后拴在一起了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