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的討論變得更加“務實”:
——第七次了!效果好像比第六次差了點?
——@氣象分析局,是不是藥效不夠了?考慮加大劑量?
——根據最新數據分析,本次“供暖”產生的額外熱量,預計能為我區節省約15%的戰略燃料儲備。
——好消息!附近湖面的冰好像薄了點,說不定能試試冰釣?
——他們那邊……還有東西可炸嗎?別給炸塌了,以后沒得用了。
——可以炸神廁呀,雖然作用不大,但是侮辱性強。
——這個可以,不行咱們眾籌!!!
島國的抗議和譴責早已淪為無人問津的背景噪音。
甚至成了每次“行動”前網友們用來調侃和“催更”的梗。
極端環境下,道德的閾值被無限拉高,生存和實利成為了衡量一切的唯一標準。
大家的想法非常簡單,
暖和一點,大家就能輕松一點,活下去的希望就大一點。
至于以后的問題……只能以后再說了。
每一次爆炸帶來的升溫期,都成了人們抓緊時間修復設施、外出探索、交換物資的寶貴窗口。
一旦升溫效應減弱,寒意重新加劇,那種由奢入儉難的對比反而更讓人難以忍受,從而更加期盼著下一次爆炸的到來。
于是一種詭異的循環形成了:
爆炸帶來短暫溫暖——溫暖促進有限恢復——溫暖消退,寒意更顯難熬——期待下一次爆炸。
這片被反復蹂躪又因此獲得喘息之機的土地上,人類正以一種近乎瘋狂的方式,與嚴酷的環境進行著一場勝負未卜的博弈。
大家都不知道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多久,
而在這種極寒,極夜,血月的情況下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一次次被刷新。
而過不久,
這種大家好不容易適應的環境,就再次出現了變化………
喜歡天災降臨:全家囤貨萬斤茍在山洞請大家收藏:()天災降臨:全家囤貨萬斤茍在山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