浱軍陣地上,累得喘息的士兵們從懷里拿出糖塊,手抖地塞入嘴里,然后拿出水壺大口吞水。
他們看著后撤的昊軍,并沒有打贏的狂躁,而是心有余悸;因為只要昊軍再加把力,己方傷亡就非常大了。
這時候浱軍上方,一組從后方來的龍馬隊列盤旋在空中。這幫通訊營中的憲兵們,記錄地面上的尸體數量、了解己方戰損比,并且問詢了昊軍的狀態。隨后他們從身上掛著的“六個竹筒中”拿出一道命令交給該地指揮官,就立刻回去。(命令是參謀部做的,而參謀部是針對多個情況做了預案,眼下是符合當下情況的其中一個預案。)
命令非常簡單:命令這一部,挑選出四百人戰斗營和后面趕來的兄弟部隊會合,隨后就可以回去休整了。
三刻鐘后,這四千人部隊組成戰斗隊列,用擔架抬著傷員回去了。
王遇山是眼睜睜看著這只剛和他打完一場的疲憊部隊走了。但他沒有法追,因為在一旁看戲的另一只浱軍逼近了。
這只浱軍并沒有直接沖擊王遇山的部隊,而是進行迂回,卡住其后側道路五公里處,逼著王遇山部隊繼續作戰。
而正面呢?留給第三支浱軍趕過來看戲。
王遇山仿佛明白了什么,這是要用一只只部隊輪著來和他打一場。
浱國太富了,兵車充足,馬匹膘壯,這種燒錢的大機動,浱國打得起,就是用“錢”來換昊軍的戰損。
6月28日,第二只浱軍主動發起進攻,王遇山兵團遭遇炮火轟擊后,不得不與這支黏上來的浱軍交戰。
話說為了逼迫王遇山決戰,浱軍火槍騎兵足足和王遇山的部隊拉扯了四個時辰,火槍彈藥都快打空了。
昊軍在發現實在擺脫不了牛皮糖一樣的車載火炮和火槍騎兵后,終于殺了個回馬槍。
于是乎王遇山部隊又在沖鋒時候挨了一輪火槍陣的射擊,又在鐵絲網下送了一波人頭;終于到了肉搏階段時,就在浱軍搏殺三刻鐘后,第三只浱軍出場。
心態爆炸的王遇山不得不調動力量防御側襲,而明明可以乘勝追擊的這第二只浱軍則趁王遇山調整陣型,全軍脫離戰線,在分開五百步的距離后,則是立刻列隊休息。
昊軍上下是懵逼,這是在“玩呢”?
而對于王遇山來說,自己這一軍是萬萬不能再打第三輪,而且這種打法讓自己(昊軍)太吃虧了。
每次交戰限定四到五個時辰,遠程輸出一輪后,緊接著肉搏一輪,在體力耗盡前撤出戰場。
昊軍方面,在武氣修為者的人數上,要比每一路浱軍都高。也就是說,這要是個戰爭游戲,昊軍兵種的“精銳等級”是要比浱軍高兩個檔次。
武氣不是一般人能夠修煉的;放在西方都是預備騎士們。按照宣沖理論,這些人在趙誠的體系中都是高階層。
話說,“血酬”是以“等級提升”為報酬,激勵士兵們立下“血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