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六章:將星隕落(公元前623年秋)
淮水畔的對峙進入了最酷烈的階段。秋風蕭瑟,吹不散戰場上空彌漫的硝煙與血腥,反而帶來一絲肅殺的涼意。楚吳兩軍數十萬人馬如同兩只死死抵住對方咽喉的巨獸,在消耗中等待著對方先力竭倒下。而與此同時,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,在遠離戰場的晉國都城,投下了一道濃重的陰影。
楚軍壁壘森嚴,糧道雖遭火舟襲擊有所損失,但在子文的強力整頓下,依舊維持著基本暢通。吳軍兵力處于劣勢,強攻無異自殺,只能繼續依靠孫武的妙手,不斷進行戰術層面的騷擾與小規模突擊,試圖在楚軍密不透風的防線上撕開一道口子。
孫武派遣多支精銳小隊,利用夜色和復雜地形,潛入楚軍營地附近,或焚燒零星囤積的草料,或射殺巡邏的哨兵,甚至挖掘陷阱,破壞水源。這些行動雖無法改變戰略態勢,卻讓楚軍士卒精神高度緊張,日夜不寧,士氣在持續的折磨中悄然下滑。
吳王闔閭的耐心逐漸耗盡。他再次召集孫武、伍子胥議事,語氣中已帶上了明顯的不滿:“孫將軍,如此小打小鬧,何日方能擊敗子文,成就霸業?我軍囤積于此,糧草消耗巨大,國內空虛,若長久僵持,恐生內變!必須尋求決戰!”
孫武面色凝重,他知道闔閭的擔憂不無道理。吳國國力畢竟無法與楚國長期抗衡。他鋪開地圖,指向楚軍防線的一處結合部:“大王,楚軍營壘雖固,但其各部之間,并非鐵板一塊。此處,為楚右軍與中軍結合部,由斗氏與蒍氏分守,兩族素有嫌隙,配合必然生疏。臣意,集中全軍精銳,由此處發起雷霆一擊!此乃險招,若成,可撕裂楚軍防線,若敗……”
“沒有敗!”闔閭猛地一拍案幾,眼中燃燒著孤注一擲的火焰,“寡人親臨前線,為將軍擂鼓助威!就在此處,與子文決一死戰!”
伍子胥也深知僵局難破,支持行險一搏:“大王英明!臣愿率敢死之士,為大軍前鋒!”
決戰的意志,終于壓倒了持重的謀劃。吳國這臺精密的戰爭機器,開始為最終的總攻全速運轉。
就在東南戰局即將迎來高潮之際,晉國絳都,傳來一個震動朝野的消息——老臣狐偃,病逝于府中。
消息傳來時,趙盾正在司寇府中批閱文書。他執筆的手微微一頓,墨點滴落在竹簡上,暈開一小團污跡。他沉默了片刻,臉上看不出悲喜,只有一種深沉的復雜情緒一閃而過。這位曾經亦師亦友,后又成為他最強硬政敵的智慧老者,終究還是沒能熬過這個多事之秋。
“知道了。”趙盾淡淡地說了一句,便繼續低頭處理公務,仿佛只是聽到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然而,狐偃的逝世,在晉國舊族和許多對趙盾統治心懷不滿的臣民心中,卻激起了巨大的波瀾。狐偃不僅是晉文公時代的重要奠基者,更被視為在趙盾鐵腕下,舊制與傳統最后的一面旗幟。他的離去,讓許多人感到最后的依靠已然崩塌,也讓壓抑已久的怨恨失去了最后的制約。
狐偃的葬禮,趙盾依禮出席,卻并未多做停留。他一身玄色官袍,站在送葬隊伍的前列,神情冷漠,與周圍彌漫的悲戚氛圍格格不入。許多前來吊唁的舊族大臣,看向趙盾的目光中,充滿了難以掩飾的敵意與恐懼。
狐射姑一身縞素,跪在靈前,他沒有看趙盾,但緊握的雙拳和微微顫抖的肩膀,暴露了他內心洶涌的仇恨。他知道,父親的死,或許有年邁體衰的緣故,但近年來備受趙盾打壓、郁郁不得志,無疑是重要的催命符。
葬禮結束后,絳都的局勢變得更加微妙。狐偃這座緩沖的冰山已然消融,趙盾與舊族勢力之間,只剩下赤裸裸的對立。
楚軍大營,令尹子文也感受到了吳軍異乎尋常的調動,判斷出決戰在即。他召集眾將,部署應對之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