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的壓抑在春日并未化解,反而在晉國絳都醞釀成一場毀滅性的風暴。趙盾的高壓與狐射姑等人積壓的仇恨,如同干燥的柴薪,只需一點火星,便可燃起滔天烈焰。
搜府之辱,如同最后一根稻草,徹底壓垮了狐射姑的理智。他深知,趙盾既已動手,絕不會半途而廢,狐氏覆滅只在旦夕之間。與其坐以待斃,不如拼死一搏!
他聯合了同樣對趙盾恨之入骨的先都、箕鄭父等人,并暗中聯絡了部分對趙氏專權不滿的宮中衛隊將領。他們選定在春祭大典之后,朝臣疲憊、守衛相對松懈的夜晚發動政變。
是夜,月黑風高。狐射姑、先都率各自門客死士數百人,在內應接應下,悄無聲息地潛入宮城,直撲趙盾所在的偏殿!他們的目標明確:誅殺趙盾,控制國君,清算趙氏黨羽!
“誅殺國賊趙盾!”喊殺聲驟然劃破宮廷的寂靜。叛亂者如同決堤的洪水,沖向趙盾的宿處。
然而,趙盾對這場叛亂并非毫無防備。司寇府的暗探早已察覺到狐射姑等人異常頻繁的密謀,雖未掌握具體時間,但趙盾已提前做了布置。
當叛亂者的腳步聲在殿外響起時,趙盾并未驚慌。他身披甲胄,手持長劍,在族弟趙穿及一眾忠心耿耿的司寇府甲士護衛下,沉穩地迎戰。與此同時,宮城各處預先埋伏的趙氏精銳同時殺出,反而將叛亂者反包圍在宮殿區域之內!
混戰瞬間爆發!刀劍碰撞聲、垂死哀嚎聲、怒吼聲震耳欲聾。火光映照下,狐射姑狀若瘋虎,親自揮劍搏殺,連斬數名甲士,直沖趙盾而去。趙穿見狀,怒吼一聲上前攔住,兩人戰作一團,皆是搏命之勢。
先都在混戰中被亂箭射殺。箕鄭父見事不妙,試圖率部突圍,卻被重重圍困,力戰而亡。
叛亂,在絕對的實力和準備面前,迅速潰敗。
政變被血腥鎮壓。狐射姑身受重傷,被親兵拼死救出,趁亂逃出絳都,不知所蹤。其黨羽或被殺,或被擒,狐氏、先氏、箕鄭父等參與叛亂的家族遭到徹底清洗,男丁處死,女眷沒官,家產抄沒。絳都的街道被鮮血染紅,肅殺之氣彌漫數月不散。
趙盾借此機會,展開了更大規模的清算。所有與狐射姑等人有過牽連,或曾對趙氏表露過不滿的貴族、官員,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。晉國的舊族勢力遭到毀滅性打擊,趙盾的權威,通過這場血腥的internalstrife,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。晉襄公在這場風波中徹底淪為傀儡,噤若寒蟬。
四、東南動向
就在晉國內部血雨腥風之際,東南的楚吳兩國,經過一個冬天的休整,再次開始調動。
楚國郢都,子文雖逼退吳軍,但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,加之司馬子玉不斷攻訐,令其處境艱難。楚王對其信任大減,子文被迫采取更保守的防御策略,主力集結于邊境,防備吳國再次北上。
吳國梅里,吳王闔閭痛定思痛,全力整軍經武。孫武總結淮水之戰教訓,進一步加強軍隊訓練,尤其是應對突發情況和穩定軍心的能力。伍子胥則大力督促戰船建造,發展水軍,為未來可能沿淮水或長江的進攻做準備。同時,吳國派往越國的“監國”已抵達會稽,表面上開始行使“監督”之權,越王允常和太子勾踐表現出了極大的“配合”。
太史令董狐,在記錄下這場驚心動魄的政變及其后續清洗時,筆鋒依舊冷峻。他沒有評論是非,只在最后,于竹簡上留下了力透紙背的八個字:
“趙盾弒其君,晉無公室。”
這并非指趙盾親手殺了晉襄公,而是指其通過血腥手段鏟除異己,徹底架空國君,使晉國公室名存實亡。這八個字,如同一聲洪鐘,敲響了晉國卿權取代君權的時代最強音,也為趙盾的歷史定位,釘下了一根沉重的判柱。
晉國內部的巨大動蕩,暫時削弱了其對外干涉的能力。天下格局,因絳都的這一場血案,進入了新的微妙平衡。秦楚壓力稍減,吳越暗潮更兇,一個由權臣主導、更加赤裸裸的霸權爭奪時代,正式來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