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意漸濃,中原大地卻感受不到絲毫暖意。晉、楚兩大巨人的陰影,如同逐漸合攏的鉗子,將位于天下之中的鄭國緊緊夾在中間,使其成為風暴將至前最令人窒息的漩渦中心。
鄭國都城新鄭,宮城之內,氣氛比屋外倒春寒的天氣更加冰冷。
鄭襄公姬堅坐在君位上,眉頭緊鎖,手中捏著兩份幾乎同時送達的國書。一份來自北方晉國,帛書精致,言辭看似客氣,卻字字如刀;另一份來自南方楚國,語氣急切,帶著不容置疑的承諾與隱隱的威脅。階下,卿大夫們分立兩旁,以執政公子去疾為首,爭論已持續了整整一個上午。
“晉侯國書,名為‘問候’,實為問責!問我鄭國為何背棄城濮之盟,依附荊蠻?又問楚越相爭,我鄭國將何以自處?這分明是最后通牒!”大夫公孫申聲音激昂,他是親晉派的代表,“晉國趙朔,西破強秦,武卒威震天下!如今其大軍陳列太行,春蒐耀武,其意不言自明!我鄭國若再首鼠兩端,必遭雷霆之擊!臣主張,即刻遣使入晉,重申盟好,納貢稱臣!”
“荒謬!”話音未落,大夫皇戍便厲聲反駁,“公孫大夫豈可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?楚國雖暫挫于越,然楚莊王雄才大略,國力未損!令尹孫叔敖已遣使明言,楚軍旦夕可至,絕不會棄我鄭國于不顧!若此時背楚投晉,無異于自絕后路!楚人之怒,我鄭國可能承受?況且,晉國遠離中原,其救必緩;楚國方城相近,其兵必速!遠水難解近渴啊!”
“楚人承諾?楚人自身難保!大陵之盟,楚國連昭關都丟了,顏面掃地,還有何威信可言?其所謂‘旦夕可至’,不過是虛張聲勢!”公孫申反唇相譏。
“晉人狼子野心,索求無度!即便投晉,也不過是為其前驅,徒耗國力罷了!”
“依附楚國,難道就不是年年納貢,歲歲征發?”
兩派爭執不下,聲音越來越高,幾乎要將殿頂掀翻。鄭襄公看著眼前混亂的景象,心中一片悲涼。鄭國地處四戰之地,夾在晉楚之間,仿佛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,無論倒向哪邊,都可能被另一方的巨浪拍得粉碎。他繼位以來,一直小心翼翼地在兩強之間走鋼絲,如今,這鋼絲已然繃緊到了極限。
“夠了!”一直沉默的執政公子去疾終于開口,他聲音不高,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,殿內頓時安靜下來。公子去疾是鄭襄公的弟弟,素以智謀沉穩著稱。
“晉楚相爭,非一日之寒。我鄭國欲求存,不在急于表態,而在審時度勢,謀定而后動。”他緩緩走到殿中,目光掃過眾人,“晉國強盛,兵鋒正銳,此乃事實。楚國受挫,但根基猶在,亦不可輕侮。如今之勢,晉逼而楚未退,我鄭國若倉促決定,無論倒向何方,都必將立刻承受另一方的怒火。”
“那依執政之見,該當如何?”鄭襄公急切地問道。
“拖延。”公子去疾吐出兩個字,“對晉國使者,以禮相待,言我鄭國從未忘晉鄭舊誼,然楚國大軍壓境,不得不虛與委蛇,請求晉國寬限時日,容我鄭國設法擺脫楚國控制。對楚國使者,則申明鄭楚盟約之固,然晉國大軍壓境,勢不可擋,請求楚國速發援兵,以安民心。”
“此乃兩邊敷衍之計,能維持幾時?”皇戍疑慮道。
“不需要維持太久。”公子去疾眼中閃過一絲精光,“只需等到晉楚任何一方,出現我們可供利用的變數。或晉國內部生變,或楚國與越國再生齟齬。在此期間,我鄭國需立即整頓武備,加固城防,同時……秘密聯絡宋、衛兩國,探聽其意向。若能使三國同心,共抗外侮,無論是晉是楚,想要吞下我們,都沒那么容易!”
鄭襄公沉吟良久,疲憊地揉了揉額角。這無疑是眼下最無奈,卻也可能是最穩妥的辦法。“便依執政之言。接待兩國使者之事,由你去疾全權負責。武備城防,由公孫申督辦。聯絡宋衛,由皇戍秘密進行。”
一場朝議,并未做出最終抉擇,而是將鄭國更深地推入了左右逢源、如履薄冰的險境。新鄭的空氣中,彌漫著山雨欲來的壓抑。
與此同時,晉國邊境,太行山陘口之外,廣袤的原野上,正在舉行一場規模空前的春蒐大典。
旌旗蔽日,矛戟如林。晉國三軍六卿,盡數到場。中軍赤色大麾之下,晉景公身著戎裝,親自觀禮。趙朔、荀林父、郤克等卿大夫頂盔貫甲,肅立兩旁。
受閱的晉軍,陣型嚴整,步伐鏗鏘。尤其是趙朔親手編練的“武卒”,更是引人注目。他們身著精良的復合甲胄,手持遠超尋常長度的戟矛,背負強弓硬弩,行進間無聲無息,只有甲葉摩擦發出的低沉金屬鳴響,一股肅殺之氣撲面而來。
“弩陣,前進!”隨著郤克一聲令下,三個方陣共計千人的弩手踏著整齊的步伐向前。他們手中的蹶張弩,正是西河之戰繳獲并改進的秦弩,射程遠超尋常弓箭。
“預備——射!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嗡!一聲沉悶的巨響,仿佛一片死亡之云騰空而起,千支弩箭劃破長空,精準地覆蓋了遠處設立的草人箭靶區域。密集的穿透聲傳來,草靶瞬間被撕得粉碎!
觀禮臺上,被邀請來的宋、衛、魯、曹等國使節,無不面色發白,手心冒汗。他們早已聽說晉軍強大,但親眼目睹其嚴明的紀律和恐怖的遠程打擊能力,帶來的震撼遠超想象。尤其是那威力巨大的弩陣,若是對著城墻發射,恐怕守軍連頭都抬不起來。
趙朔將各國使節的反應盡收眼底,心中了然。他策馬來到晉景公身旁,低聲道:“君上,威已示之。接下來,該是‘禮’了。”
晉景公點頭,朗聲對使節們笑道:“寡人舉行春蒐,不過是為整飭武備,保境安民,并無他意。讓諸位使臣見笑了。今日閱兵已畢,請諸位隨寡人回營,飲宴歡聚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