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名衡等人退出后,花里就只剩下周王朱恭枵和永寧伯二人,以及在旁邊伺候的承奉官曹坤。
“本王聽說連王莊也要重新清丈?”
張誠早就已經猜到,周王將自己單獨留下來必有緣故,只見他微笑著回道:“王爺,剛才我已經講過。如今闖逆雖然退卻,然其勢未減,主力未失,仍有賊眾十數萬之多,非一戰可滅。
而今,中原局勢稍安,然饑民四起,田土荒蕪,幾已無人耕種,若不趁此時機,徹底清丈一番,以何來安置這遍地的饑民?
如饑民得不到合理安置,一旦闖逆復來,爾等為活命,必會再次依附于闖逆,屆時賊勢更張,兇焰更勝,又該如何抵擋?
且今袁時中、羅汝才雖已先后就撫于朝廷,然其部眾才散,編伍之外亦有近十萬之眾,若不能好生安置,難保其不會鋌而走險!”
見周王正在細心傾聽,張誠又繼續說著:“王爺,張誠以為眼下的當務之急,乃是穩住中原局勢,盡快完成對袁、羅兩部賊軍的改編整訓,并將汰選下來的部眾,分編入各處軍屯,以為羈縻之策。
惟如此,方可使袁、羅兩部勢力,為朝廷所用,無論是配合我師夾擊闖獻賊寇,又或是調往遼東對戰建奴,就算是將其困在某地恩養之,也好過其復起助賊,中原再次生亂啊。”
“永寧伯說得極是??蛇@與清丈王莊何干啊?”
“王爺,張誠設立軍屯,可不是為了自己,正是因有眾多饑民,以及袁、羅兩部汰選下來的部眾,都需要安置才如此為之。
可中原地方田地有限,惟有將撂荒的官田、民田征用,大力開設軍屯,對分到軍屯的饑民和袁羅部眾,實行軍事化管理,才能將目前局勢穩住?!?/p>
張誠說到這里看了一眼周王,見他也在點頭,才又繼續說道:“但那些地主豪強們眼里只有利益,全然不顧國朝危亡,一心只想著守住自己的利益。
他們也不想一想,若是闖賊復來,田地還能是他們的么?莫說這些田地,怕是連自家性命都不保了??!”
他這句話才一說完,周王朱恭枵肥碩的身軀猛然震了一下:“開封,開封不容有失。”
“王爺,只有徹底剿除闖逆、獻賊等一眾流寇,田地才能守得住?!?/p>
永寧伯張誠緊接著說道:“闖逆都已喊出‘三年不納糧’的口號,諸多失了地的百姓對此趨之若鶩,奔走相告,紛紛往投闖逆,甚至出現開城迎闖逆的情形。
而朝廷卻苦苦相逼,錢糧賦稅催繳甚急,百姓種了地,到頭來卻仍是無糧可吃,所以才棄地不種,寧可遠走他鄉逃荒討飯。
這種情形必須要有所改變,才能穩住中原局勢,否則百姓離散,田地荒蕪,開封又怎能守得住呀?”
“那……這又同王田有何干系?”
“王爺,我斗膽問一句,百姓又是誰的百姓?”
“這……”
“‘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’。日月所及之處,皆是我大明的田土,普天之下,無論身在何處,皆是皇上的子民。
既是皇上的子民,我等自當愛惜,今中原災禍頻仍,百姓深處苦難之中,我等若不加以救助。豈對得起皇恩浩蕩。”
看到周王似乎已被自己說動,張誠打蛇隨棍上地接著說起來:“王爺,張誠已上書朝廷與皇上,請免河南百姓三年錢糧賦稅,好使百姓得以休養恢復,此舉實為跟闖逆爭奪民心。
為使中原百姓能與朝廷一心,共御闖獻逆賊,就要讓其能夠吃上飯,能活下去才不會附賊,而為了達成此目的,除了開設軍屯之外,我還要求各家地主給佃戶們減租減息?!?/p>
“減租減息?”
“對,減租減息?!睆堈\解釋道:“暫時讓百姓們得些甜頭,待中原局勢穩定下來,咱們剿滅了闖獻諸賊,這田地又不會長腿跑嘍。到那時,軍屯亦可裁撤,田地還是回到王爺名下,租息亦可恢復如初。”
周王的臉上泛起一絲笑意,顯然是聽懂了張誠的話中之意。